2022-02-25
2021年下半年,集团就《干法》和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两本年度推荐读本组织了读后感征文活动和演讲比赛。200余名员工积极投稿,分享读后感,其中19名员工从海选中脱颖而出,参加了演讲比赛的角逐。现将获奖作品分期展示(本期展示一等奖作品)。
以心促身 梦想起航
张亚飞
我们为什么要工作?《干法》第一章提到“只有通过长时间不懈地工作,磨砺了心志,才会具备厚重的人格,在生活中沉稳而不摇摆。”其实,我们在长久的工作和思考中,正是要体悟顺与逆的磨砺,才能百炼成钢。我认为工作是为了创造价值,这是“道”,有了道,人就有了浩然之气。我们常见的得到物质回报、实现个人理想、提升个人能力等,都是工作的附加结果,是我们能持续工作、生活,有更好的状态持续创造价值所必须的条件,不能或缺,也不能过重。
“工作现场有神灵”。我们要把工作愿望渗透到“潜意识”中去,我有时候晚上睡不着就会想些宣传工作的症结所在,或想工作的大方向应该怎么走;有时候梦里也会有灵光一闪,我就起来用手机便签功能记下来,以免第二天起床忘了;有时候正在洗碗或骑车忽然就有灵感,这种不自觉的思维效率非常高,思路更清晰。我总结,这是我们不仅要把工作放在手上,更要放在心上。《干法》提到“当你竭尽全力时,神灵将会现身”,要努力到老天都帮你,这时候你有种明悟,知道自己一定能成,付出“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”,成功心安理得,失败也没有遗憾。
我们不能等待工作,要主动找山头,找问题,想办法,要做“自燃型”的人,我们要倾听产品的“声音”。那么,我们要怎样听到它们的“声音”呢,要听它们的什么“声音”呢?我认为,我们至少需要做到三点:第一,要了解它,要亲身去实践,亲自去做、去参与,了解它的原委、始末,知道它是怎么一回事;第二,要剖析它,抽丝剥茧,知道它有哪些优势、不足,症结,是怎么造成的,哪些是现下就能着手改变的,哪些是需要时间的;第三,要爱它,《董事长说典故》第十一篇讲“一切工作都是空虚的,除非有了爱”。只有爱它,才会主动想到去改善它,才有动力去克服困难。
持续的力量能将“平凡”变为“非凡”,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,十年如一日地去打磨自己的专业度,不知不觉间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。而如果总是朝三暮四,这个也想干,那个也想试试,多年后好像什么都会点,又好像什么都做不好,就会沦为平庸。所以,工作中我们要跟自己比,不论是比能力还是比收入,每日三省吾身,看看自己有没有没改掉的坏毛病,有没有新的收获。只有坚定这样的人生观,才能走出越来越理想的人生。
出色的工作产生于“完美主义”。只要出现1%的问题,就会使100分的工作大打折扣。当然,我们想要每次都做到“有意注意”很难,我们要靠平时不断训练、养成“无意注意”的习惯。比如在检查通讯稿时要习惯性地去多角度地看,多读几遍,把以前犯过的错都检查一遍,这样就会大大减少出错几率。
乐观构思、悲观计划、乐观实行。古人云,取乎其上,得乎其中;取乎其中,得乎其下;取乎其下,则无所得矣。我们定大方向的时候要考虑创造性、科学性,尽量往高了定,往好了定,往完美了定。在定具体实施计划的时候要更多的考虑可行性,考虑可能影响计划成功的各种因素,尽量规避掉各种可能导致失败的1%,这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。当然,周详的考虑不等于拖延,在定好计划后就要“埋头到工作中去”,充满信心地、乐观地实施,我们有预案,不要怕困难,即便遇到了没有预想到的问题,也要相信我们的大方向是对的,那我们就能自信地去解决困难,向着阳光的彼岸持续前行。一句话,事前要考虑清楚,不要急于开始;一旦开始就不要瞻前顾后、畏首畏尾,必须全力以赴、勇往直前。
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换个视角、换种办法!“干法”,干的是心,法的是念。干法就是要以“心”促“身”,信念引导,源源无穷!